close

3a48701c415bb57ff346688097e5c7d3.jpg 

為了學校期末的影視批評,好認真寫了一個不鬧的影評。


白色的山楂花還是紅色的山楂花?—從電影語言的象徵意義出發


《山楂樹之戀》被稱作「史上最乾淨的愛情」,而其中的山楂樹到底還是開了白花,那為何靜秋與老三會有開紅花的想望呢?本文將就電影中的符號與鏡頭分析其象徵意義,究電影中出現的文革符號以及與文革體制對立的自由議題做探討,最後表述山楂樹究竟為何開的仍是白花、而非紅花。


一、文革下的悲劇色彩

除了毛澤東的印刷品、話劇歌頌與山楂果有紅色外,即使是純得沒有雜質的愛情,紅色的印象開始在一個月後相見時用山楂的臉盆漸漸阻隔在兩人之間,隨著靜秋的轉正,紅磚瓦搭建起的教室也框住了靜秋的生活;制式的信封工作一直出現在靜秋的家,提醒著她這些苦活與待遇其來有自,更應該規規矩矩地做事,不容犯一點差錯,否則連工作也將丟失;而靜秋身上的紅色外套也是命定的悲劇,他們的殘缺愛情可能有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共產體制造成的。

「人的前途,一步走錯就步步錯。」因為生長在那個年代,一旦選定了某條路就沒有回頭的餘地,只能筆直地走,然後有頭腦一些的不是如靜秋的母親忍辱負重,便是如老三的母親選擇跳樓,因為無法選擇所以老三才會無奈地說:「這就是宿命吧!」所以老三的勘探隊、白血病其實早也是註定的,走到最後才發現原來這條路是死路,就像文革走到最後才發現是一條不該走的路,但一走竟是十年!

靜秋的母親在房間大力敲打著信封,採取不迴避又努力干擾的政策,她是自由戀愛下的悲劇性產物,也因為是右派知識份子所以被打壓得更重,即便知道共產主義的不是,也不願靜秋步上一樣的路,寧可自己狠心一些將兩人拆散,也不要黨對他們做出更嚴厲的事,母親儼然讓「家」也成為一個閉塞的小共產社會。

兩人在河岸餞別,老三直接舉起雙臂,靜秋則先是看了看兩邊才舉起雙臂,在這個失衡的社會,女性還是必須對眼光有所在意;如果將靜秋比喻為守舊、文革下的成功產物,那麼魏紅就是一個相對的潑辣存在,像是女版的老三卻比之更為勇敢,雖然她穿著紅色卻衝撞著共產主義,她大膽地追求愛情、人流、凶狠地辱罵,然後樂觀地讓人覺得她應該很快就會復原,不計後果的性格在那個年代有些不合時宜,這讓我想到《太陽照常升起[1]》裡的林大夫,在那個年代竟有如此比男人更為勇敢,在他們面前毫不扭捏地訴說愛情。


二、自由議題

腳踏車在片中讓兩人的關係呈現半公開的狀態,他們在共產主義的國家追求自由戀愛,原本還蓋上衣服躲避眼光,深怕那些眼光會阻止他們,騎到後來是有些刺激得不顧一切的意謂,但是最後讓他們急煞這項「自由」的並非他人的口舌而是親情;腳踏車與自由許是很多電影會採取的意向,一如沙烏地阿拉伯電影《腳踏車大作戰[2]》中瓦琪達為了衝破伊斯蘭教條,騎上邁向自由的腳踏車而參加了知識競賽,並且利用自己的行為改變了深受宗教影響的母親。

老三與靜秋在河邊「擾亂了一池春水」,靜秋只在一旁踢水撩撥,對情欲懵懂,老三則將身子浸在了水裡,坦然面對著自己的欲望,這淡淡的情欲讓兩人的愛情進了一步,且這情欲實讓人感到有些可愛;「水」時常在電影中代表「欲望」,如《女朋友。男朋友[3]》中桂綸鎂與張孝全在淺淺的泳池踢打,兩人都渴望愛,但那些濺起的小圓卻沒有辦法相交。在《河流[4]》中水的欲望更是明顯,李康生與苗天在三溫暖裡的亂倫,一室的漆黑、只剩下喘息與水流動的聲音,情欲明顯張狂地令人微微膽寒;最後靜秋站在船上看著水波漸漸離自己遠去,她波動的心也將歸於平靜。

靜秋剛下鄉只一心為編寫教材,但是拉開窗簾看向有老三在的窗外,她才真正有愉悅的感覺,甚至止不住笑意,自由的快樂好像只是打開窗戶就可以獲得。


三、山楂樹為何開的仍是白花

影片的最後我曾希望山楂花能開紅花,他們殘缺的愛值得被烙印在時間上,而且不過是棵樹,如果變成了紅色或許能更賺人熱淚,不過冷靜下來,我發現開白花或許才是這個故事、這棵樹最好的結果,文革下的殘缺愛情可能數以萬計,可能多的是比《山楂樹之戀》更悲劇性、更轟轟烈烈的,只是這段愛情被幸運地保留下來,如果真開了紅花,那些烈士與老三或許沒有辦法真的離去,那些記得他們的人也沒有辦法真的展開新的生活。

用壯士與老三鮮血澆灌的山楂樹開的仍是白花,我認為可以從兩方面來看,其一倘若山楂樹真開紅花,強烈的共產印象即產生,且帶出熱情、憤怒與張狂,甚至因為是血色而帶有不甘,但山楂樹實開白花卻讓我覺得那些烈士並非帶著紅色的情緒赴死,許是希望自己與下一代不要再經歷這般歷史,就讓那一刻凝結並且不應再被記起;其二我認為老三葬在樹下是他最後的溫柔,有很多原因讓他葬在那,為了和她一起看綻放的紅花、希望紅花的教材能讓她順利轉正……等,但或許也在告訴靜秋,山楂花並不會因為人類的想望而成為紅色,它的白花是自然現象,山楂樹就像時間,它只會順其自然地前進,一旦逆了就如文革、大躍進那些逆時而行的政策一樣,會產生毀滅性的後果。

當村長聽著羅老師說紅色山楂花的故事時,他喃喃地說:「是,都這麼說的……」;老三在被問及究竟是開紅花還是白花時說:「他們怎麼說你就怎麼寫唄!」我想在文革時期最不需要的就是實事求是,重要的是如何利用故事洗腦與凝聚中國人民,好渡過那個紛亂閉塞的年代,所以當結局的山楂花影像上開的仍是白花時(原著[5]寫的仍是紅色山楂花),我覺得導演有一種諷刺的意謂,無論在革命教材將這棵普通不過的山楂樹寫成「英雄樹」、說它的花瓣因為被鮮血澆灌而變得鮮紅,但只要去實地走訪,「真實地」看見這棵樹,會發現它還是開白花;倘若盡信了革命教材,被它一直蒙蔽著雙眼看不清真實,我覺得那是一個悲劇,因為事實擺在眼前、是狡辯不了的,但是當時的人民卻不願認知到這個事實,那如今的中國人民呢?

5fc43e61e5fdf518837b4ffb823534d4.jpg 


結語

雖然是由小說改編,卻刪減了老三、靜秋的性愛與靜秋一路的改變,著重在兩顆直坦喜歡著對方的心,所以造就的並非看完刻苦銘心的愛情史詩,而是純純、蠢蠢的愛情小品;正因張藝謀導演曾經歷過那樣的時光,許多人拍過那個時代的慘澹,卻很少給予希望,這讓我想起《斷背山》一樣是一個時代下的愛情,但裡頭角色心境的轉變就顯得較為複雜沉痛。

我相信革命教材在每個過渡期的國家都曾發生或是正在進行,但是我們應該試著發現真相,然後有所作為,或許很難但是可能可以阻止情況惡化,然後不要讓我們的下一代重蹈覆轍。

《山楂樹之戀》影片中的自由戀愛可能是文革時期最可貴的,而自由戀愛最可貴的就是愛情還在無性、清純與真誠的時候了,以此標準反觀目前的自由戀愛,外物太多導致愛情最珍貴的那些時光很快就沒有了,或許有些所謂的「愛情」發生得根本就充滿了雜質,但我相信直至今日還是有這麼難能可貴愛情;開在山坡上斜著的山楂樹,老三用葬在山楂樹下來遵守「等妳一輩子」的諾言,用完美的形象讓這段殘缺的愛情成為永恆,讓它凝結在最乾淨純潔的時刻。

12rtr00.jpg 


[1] 《太陽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導演姜文,年份2007,中國大陸(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2] 《腳踏車大作戰》Wadjda,導演Haifaa Al-Mansour,年份2012,沙烏地阿拉伯(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3] 《女朋友。男朋友》GF*BF,導演楊雅喆,年份2012,台灣(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4] 《河流》The River,導演蔡明亮,年份1997,台灣(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5] 小說《山楂樹之戀》,作者艾米,出版年份2007,中國大陸(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arrow
arrow

    木子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